茶马古道,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茶马古道

因茶马互市、以茶易马的

古老交易而得名

茶马古道,源于中国历史上的“茶马互市”

居住于西北部高寒地区的人民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习惯,茶叶需要量相当之大,但又苦于高原酷寒地区,不具备茶叶生长条件,大量的茶叶只能依赖四川等内地输入。而内地因为由于战争、运输和耕作的需要,对马的需求量也十分惊人,于是以茶易马的古老交易便悄然形成。

伴随着贸易的开展,无数的商贩、驮队、马帮、背夫为运送货物,开辟出一条条连接青藏高原与中国内地的交通道路。

因而,有多人以为茶马古道,是以马驮茶的马帮之路,是错误的。它是因“茶马互市”、“以茶易马”的古老交易而得名。

▲威尔逊在茂州(今茂县)境内拍摄的西路边茶背夫,1910年。

01 

“茶马互市”是在以“绢马互市”为内容的贡赐贸易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原王朝与西北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边界贸易其实是一种不平等贸易。

因为采取的形式是“进贡”“赏赐”。边远的地方政权或部族携带本地“物产方物”入朝进贡,而中原王朝加赠以丝帛、茶叶等物质。

如此,一方面满足了中原王朝“天朝上国”的心理需求,又起到了安抚边疆,结好友邻的作用。而对于进贡而言,既可轻易获取经济上的高汇报,有实利可图,又可谋求政治上的依托。

因此,诸番与中国互市,便成一个时期乐此不疲的现象。“朝贡不绝”而番人一至,即要厚赏,甚至在进贡队伍中还出现一些商人,他们或随同,或冐充使节,以进贡之名,骗取王朝的赏赐。

唐朝时,进贡者络绎不绝,甚至有些番邦派人长年客居长安,设起驻“安”办,令朝廷不堪重负。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原王朝与西北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边界贸易其实是一种“进贡”和“赏赐”的不平等贸易。

隋文帝时,虽然在边界上设立互市,以绢易马,但由于夹杂着政治和军事目的,这样的交易仍然不平等,因为马贵而绢贱,让朝廷甚苦之。

进入唐朝之后,佛教的兴盛,促进了茶饮之风。坐禅易困,而饮茶则提神驱困,禅茶一味成为时尚,煮饮渐成僧侣一大爱好。后传入藏区,也是由僧侣渐入民间。

慢慢地,茶叶在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开元十九年(731年),占据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主动提出划界互市,双方商定于赤岭(今青海湖东岸日月山)交马互市。

此时,换马的商品在悄然间已经变成茶叶为主了,而茶叶主要来源于四川和陕西。

▲ 进入唐朝之后,佛教的兴盛,促进了茶饮之风。坐禅易困,而饮茶则提神驱困,禅茶一味成为时尚。图片为艺术作品

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为报答回纥平叛之功,正式同回纥开始茶马互市。“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这是茶马互市第一次出现在史乘记载的权舆。当时交易的规模“动至数万马”,已经非常之大了。

由于游牧民族的饮食结构,茶叶的进入迅速找到了最佳知音,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最爱。这种强大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茶马互市贸易。五代十国时期,“番部羊马不绝于路”,后唐时更有“西北诸番卖马者,往来如市”

▲ 清明上河图中的骡马商队

如果说宋之前以马互市的除茶叶而外尚有大量绢帛等手工品,到了宋代茶叶便成了唯一畅销的商品,大有舍我其谁之势。

而宋时,又恰好战争不断,北境不宁。战马需求量非常之大,而北方来源又受阻。最初宋廷一度以银两绢帛换马,无奈“银帛钱钞,非蕃部所欲”,最后不得不改为茶叶,这才得偿所愿。

“名山茶,为易马用”,当时“名山茶”已经成为换马的专属商品,是关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物质,受到空前重视。

茶叶在边贸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宋代的茶马之法,以“茶引”对茶叶实行国家专卖。并设立专门的茶马互市机构,熙宁七年(1074年),宋政府在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今甘肃天水)设买马司,后来合并为大提举茶马司,成为统一管理茶马互市的部门。

▲名山茶山梯田。名山区普查办 供图)

02 

茶马古道的“茶”“马”何来?

“茶马互市”中,“茶”“马”来源于何处呢?

马匹主要来源于西北地区,尤以河曲马最受欢迎,如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正月,唐“命中使以绢万匹,市马于河曲”

而茶叶的来源主要为四川和陕西。

▲ 西北地区的河曲马,非常适合做战马,摄影/图虫创意

四川是茶叶的起源之地,大概没有什么悬念。

最早有关饮茶的记载是西汉宣帝时蜀郡人王褒制订的《僮约》中有关僮奴的职责,其中便包括“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等。

它至今证明两点,一是早在西汉时期,在今四川地区茶饮已然是上层社会的一种生活习惯和日常消费。二是茶叶在当时已经是一种商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

到三国时,茶饮之风在南方士族中很是盛行,所谓“南方以为饮”。据记载,东吴上层有“以茶代酒”习俗,这种说法至今流行。

▲最早有关饮茶的记载是西汉宣帝时蜀郡人王褒制订的《僮约》

茶饮之习,由南方开始,渐至唐朝北方及西域游牧民族。有茶饮之习,就有茶叶的种植与生产。

四川在唐时,茶叶产量已经十分巨大了。据杨晔《膳夫经手录》中记载,“新安茶,蜀茶也,与蒙顶不远,但多而不精”,这种茶每年收购量多达“数百万斤”。

而与新安不远的雅安名山蒙顶茶是茶中精品,“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俨然是当时的奢侈品。正因为蒙顶茶的优质,有厚利可图,在产地竞相种植,每年茶叶的交易量往往以“千万斤计”。

这些记载说明当时中原王朝与西北诸部茶马互市的茶叶,四川是主要来源地,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则源自名(山)雅(安)之地。

03 

茶马古道走的哪里?

茶马互市,自然而然就会有相对固定的茶马运输通道。这种通道不可能专门为茶马交易新开辟,一定是利用现在的通道,只是在通道中流动的商品变成茶与马而已。

这条通道走那条线路,当然取决于茶马互市最终在哪里完成交易。

唐宋时期,茶马互市主要在中原王朝与西北部族之间进行,交易地点主要在今天陕西、甘肃、宁夏一带,如“宋初,经理蜀茶,置互市于原(今宁夏固原)、渭(今甘肃平凉)、德顺(今甘肃静宁)三郡,以市蕃夷之马”。北宋神宗之后,茶马互市的重点逐渐转移到熙秦(今甘肃临洮、天水)地区。

也就是说,在明朝之前,产于四川的大量茶叶主要是北运,运至陕甘宁一带的固定交易地完成马茶交割之后,再将马往东运进中原,茶向西至吐蕃等西域诸部。

这与后来以川藏线、滇藏线为主的茶马古道在方向上完全不同。而产于陕西的茶叶则主要沿着"唐蕃古道"一路向西至熙秦完成交易后,继续过唐古拉山经那曲到拉萨。

▲ 松茂古道,亦称灌松茶马古道,是明朝之前川茶北运的主要通道。

04 

早期蜀茶出川,走的是“金牛道”和“岷山道”,这和蜀锦出川的路径几乎如出一辙

金牛道南起成都,向北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出川。

这条拥有3000多年历史,比古罗马大道还有悠久的古老交通系统,它一直是蜀地与中原之间的枢纽。

蜀茶到达广元后,沿白龙江至甘肃武都,然后越过江河分水岭至甘肃岷县,与唐蕃古道汇合。

古蜀道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它承担着蜀地与中原王朝之间的政治、文化交流以及南北之间商贸。但倘若蜀地与西北诸部的沟通,另外一条岷山道似乎更直接与便利,因为穿过龙门山、越过岷山山脉就是陕甘宁。

岷山道,又名河南道。河南是指南北朝时期的河南国,即吐谷浑。

岷山道从成都平原出发,沿岷江河谷而上,经茂州(今茂县)至松州(今松潘),这段正好与松茂古道重合。

到松州之后,分两路,一路沿松(州)洮(州)路,西北出黄胜关,沿今若尔盖县东部包座河谷北上至甘肃境内,经迭部县(叠州)至临潭县(洮州),或向西与唐蕃古道相接,这条道在唐代为川茶输藏的茶马古道干道。而另一路,从松州北上翻甘松岭(弓杠岭),经扶州(今九寨沟县)进入甘肃南部。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岷山道就已经形成,流动在古丝绸之路的丝帛华锦,有很大一部分是出自成都平原的“蜀锦”,它们中的大部正是通过这条古道进入河西走廊,源源不断汇入通往西域的驼队。

而西域的吐谷浑、柔然、白题、滑国等与中原王朝遣使往来,也多是从岷山道至成都,然后再沿长江到达中原等地。如《南史》中便有“时西北边远有白题及滑国遣使岷山道入贡”的记载。

到晚唐时期,绢马贸易逐渐被茶马贸易所取代,岷山道驮背上的物质才由蜀锦变成了茶叶。

▲ 岷山道上背茶包的妇女,庄学本1934年拍摄于理县。

横断山与四川盆地过渡带的龙门山、邛崃山,具有适宜的海拔和温润多雨雾的气候,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宋代在邛崃山、龙门山前山带沿线设置大量茶场,又在成都设置“都大茶马司”正是利用了得天独厚的地理、地缘优势。

直至明代晚期,朝廷才将西藏的朝圣路径改为沿川藏线经雅安至成都入京。

在政治的干预下,茶马古道的主线南移,经销南路茶的川藏线逐渐成为主角,风头逐渐盖过经销西路茶的岷山道。即便如此,岷山道主销的西路茶的贸易规模仍与滇藏线相当,仅松潘一地清代乾隆以后每年贸易的茶就达360万斤,民国初期,每年行销的茶票也达400万斤。

▲明代开始,茶马古道的主线南移,经销南路茶的川藏线逐渐成为主角。图片为茶马古道上背茶的背二哥。

横断山东部,是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跨越这两大地貌单元的岷山道,极其艰险。

陕甘宁一带,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在这里交织缠绕。几大地貌单元的交融汇合,两大水系的交织缠绕,众多山脉碰撞聚合,这里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历代王朝兴衰晴雨表。

早在7000年前,这里便居住着古老的氐羌人,其中一支氐羌人由西秦岭向东迁徙,成为秦人,然后创国立业,一统江山。

而居住在岷山山脉一带氐羌人,也有一支翻过龙门山,沿绵远河抵达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和金沙,创造了举世震惊的古蜀文明。

岷山道,一端是平原、丘陵,是沃野千里的富庶,是田园牧歌的诗意,是天府之国的温婉。一端,则是沙漠、戈壁、雪山,是苍茫起伏的高原,是大漠孤城的荒凉,是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的豪迈。

而这条线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汉民族和其他民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甘肃临洮境内的战国秦长城,根据专家考证,是战国后期秦昭王时所筑。图虫创意
来源:侠客地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回到顶部